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

时间:2023-08-27 01:03:12
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

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

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1

【汉字书写】:

和氏之璧

【汉语注音】:

hé shì zhī bì

【成语出处】:

战国。韩非子《韩非子。和氏》:“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,遂命曰:‘和氏之璧’。”

【成语语法】:

复句式;作宾语、定语;指珍贵的东西。

【和氏之璧的意思】:

和氏:春秋时楚人卞和;璧:玉器;指世上罕有的珍宝。

【和氏之璧的近义词】:

夜光之珠、和璧隋珠、和氏璧;

【和氏之璧的故事】

卞和是楚国人,他在楚山里得到一块玉璞之后便拿去献给了楚国国君厉王。楚厉王不知这玉璞是真是假,于是找来一名玉匠验证。玉匠看了玉璞之后说:“大王,这只是块石头。”楚厉王因为卞和欺骗他感到非常的生气,命人把卞和的左脚给砍断了。后来武王即位掌权的时侯,卞和又把这块玉璞献给武王,结果武王叫玉匠验证时仍然说是一块石头。武王跟厉王一样也是很生气,令人把卞和的右脚也给砍掉了。后来文王继位的时侯,卞和捧着这块玉璞在楚山脚哭了三天三夜,直到哭出来的是血。文王听说以后差人去问卞和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。卞和说:“我这么伤心不是因为双脚被砍断,而是因为我发现的这块宝玉却被人当做石头,一个忠诚的人被当做是骗子。”文王听了以后想弄清楚事情便马上叫来玉匠,把这块玉璞雕琢完以后果然是一块难得的宝玉,卞和因此也申了冤。后来这块玉就被叫做“和氏壁”。

【和氏之璧例句】

晋。刘琨《答卢谌诗一首并书》:“和氏之璧,焉得独曜于郢握;夜光之珠,何得未玩于随掌?”

西汉。刘安《淮南子。览冥训》:“譬如隋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

战国。韩非子《韩非子。解老》:“和氏之璧,不饰以五采;隋侯之珠,不饰以银黄;其质之美,物不足以饰之。”

【和氏之璧造句】

当年如果卞和饮恨含冤而死的话,这块“和氏之璧”就被永久的埋没了。

和氏之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对待事物的时侯,不同的态度将产生不同的结果。

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2

和氏之璧的故事

楚国人和氏,在楚山上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。凭着多年的`经验,他知道石头中间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。他捧着玉石去献给楚厉王。厉王让玉匠鉴别。玉匠说是一块普通的石头。厉王十分生气,下令砍掉了和氏的左脚。

厉王死后,武王接位。和氏又捧着玉石去献给武王。武王手下的玉匠依然一口咬定是块普通的石头。武王又下令砍掉了和氏的右脚。

武王死后,文王登位。和氏抱着那块玉石在楚山脚下号啕(táo)大哭,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流干了,滴出了血。

文王听到这件事后,就派人问和氏痛哭的原因。和氏说:我不是为被砍去了双脚而伤心,我只恨乾坤(qián kūn)颠倒,黑白混淆,宝石被说成石头,忠诚被诬为欺诈。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啊!

文王吩咐玉匠把和氏奉献的玉石凿开来验看,发现里面果然是一块上好的宝玉。后来,世上就把这块宝玉称为和氏之璧。

[提示]

和氏之璧的故事:在事实和真理面前,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认识,不怕砍去双脚,甚至不怕杀头,这就是和氏可贵的品格。正因为有了这种品格,和氏终于使是文王作出了合乎事实的结论,恢复了他的名誉,并使宝玉得见天日。对待是非都应具有这种精神。

[原文]

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①,奉而献之厉王②。厉王使玉人相乏③,玉人曰:石也。王以和为诳而别其左足④。

及厉王薨⑤,武工即位,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。武王使玉人相之,又曰:石也。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。

武王薨,文王即位,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,三日三夜,泣尽而继之以血⑥。王闻之,使人问其故⑦,曰:天下之则者多矣,子奚哭之悲也⑧?

和曰:吾非悲别也,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⑨,贞士而名之以诳,此吾所以悲也。

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⑩,遂命曰:和氏之璧。

《韩非子》

[注释]

①玉璞(pú)里面含着玉的石头。

②奉两手捧着。

③玉人玉工。相(xiàng)仔细看,审察。

④诳(kuáng)欺骗。刖(yuè)古代的一种酷刑,把受刑人的脚砍掉。

⑤薨(hōng)古代称侯王死叫薨。

⑥泣(qì)眼泪。

⑦故原因。

⑧奚(xī)为什么。

⑨夫(fú)代词,那个。题命名,称为。⑩理雕琢、加工玉石。

《和氏之璧的成语故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